PART 1
對生活的真正解讀
出生在中國北方小鎮的武氏兄弟似乎從小并沒有受過什么都市時尚營養的培育,但武學偉、武學凱兄弟卻先后獲得中國服裝設計界最高獎項金頂獎的殊榮,兄弟兩人常年中國國際時裝周盛宴上的發布展示也令很多設計業界同仁們矚目,而他們兄弟的服裝設計情結也成為中國服裝設計業界的一段佳話。
獲得金頂獎的武學偉對那段日子印象特別深刻,那是1999年的12月里發生的故事,千禧年即將到來,他在中國民族文化宮舉辦了一場名為“流金歲月”的時裝發布會,他從新加坡請來一位國際知名的秀場導演,他們整個團隊飛來北京,就是為了武學偉的秀。
讓武學偉至今難忘,是試裝的時候導演沒有利用T臺復雜多層次的隊形和刻意渲染氣氛取巧,反而是在后臺跟他溝通每一件衣服的設計語言,尋找精神面貌與此吻合的模特,為的是讓模特和衣服渾然一體,那次之后,也讓武學偉明白設計與展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傳達部分。
視頻記錄片《武學偉 WUXUEWEI》
民族文化宮,講真不是一個專業秀場,它是一個大舞臺場地,相當寬闊,武學偉跟導演強調說他只想好好表現自己的衣服,音樂和舞臺也要為衣服服務,不要炫酷,所有觀眾的目光都要集中到設計上,唯有這樣每個評委才會認真解讀我的設計,也更加了解我。
“到今天為止,我仍然很珍惜那段時光,因為它是我在那個時代真正對生活的解讀,是最誠實的態度。那個時候亞洲金融危機剛剛過去,全球經濟正在復蘇,我在設計上很好的把握了當時的這種華麗趨勢,時尚與趨勢緊密結合?!碑斖砦鋵W偉以設計、商業和學術性三方面綜合考量上,摘得金頂獎。
PART 2
如何更加理解設計
那次的金頂獎評獎非常專業,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找到了商業組的評委,他們是百貨商場的買手,他們考量你的設計是否適合商業路線,然后進行打分;還有媒體組,她們考量你的衣服是不是更具有吸引力經濟,是否更符合國際的潮流;再就是院校的評委,從你的學術性方面考量打分。
獲獎之后的武學偉變化最大的是心態,他真正覺得讓自己改變的是通過每一次創作,每一次才華集中釋放的時裝發布會上,他開始更深刻的懂得何為自己的設計,何為對生活和創作的真正態度,如何更加理解生活,理解設計,同時它也告訴自己應該尊重生活,尊重我們的消費者,同時尊重設計,敬畏設計。
武學偉如詩人般擁有對這個世間萬物的情懷,他的內心細微的感知著這個世界發生的一切與美妙相關聯的事,設計生活更是對他又不可言盡的眷戀,一個有情懷的設計師若沒有些許出世之心,只是盯著生活的物質層面,會成為作品寫不好、生活也過不好的人。
“如果我沒做設計師,那我一定是一個藝術家,因為我骨子里面就有一種情懷,像我在做服裝設計的時候,我經常是用一種畫面感進行創作,我喜歡吳冠中的繪畫,每次我看到他的畫,看到他對江南建筑的抒情的描繪,他對一株小草,對田間里的小鳥神韻上的把握,我都把它們理解為很好的設計?!?/strong>
從繪畫作品里面能夠看到服裝設計,把服裝設計理解為繪畫作品,武學偉一直在強調著這個時代的服裝設計就應該像詩歌,做服裝設計,也應該站在一個大藝術,大視覺,大美術的角度去設計和理解設計。
PART 3
人文關懷自己的設計
企業設計師和獨立設計師他們的不同之處在于獨立設計師消費者面更窄,因為你的商業渠道不是很寬廣;作為一個企業的設計師商業渠道更加寬廣,甚至在一二三線城市,開了三四百家店,要對消費者的照顧和考慮更多,包括對每一條線的產品設計考慮的更細微,更加的考慮他們的消費行為。
武學偉認為無論做大眾品牌還是快時尚的品牌,還是設計師品牌或者獨立品牌,最重要的核心是圍繞一個人文關懷去展開自己的設計,讓人更加舒服,讓人更加喜悅,更加健康,更加快樂,遵循這幾點,武學偉相信設計出來的衣服一定是正向的,一定可以給人帶來愉悅。
“國外設計師更注重造型剪裁,能很好的表達人的心態,人松弛的生活狀態,而且他們也很重視面料的再創造,中國的設計師一般都是去市場尋找面料做拼接,這在設計大賽的第一步就處于劣勢;不要為了主題而主題,以服裝為出發點?!?br style="margin:0px;padding:0px;max-width:100%;box-sizing:border-box !important;word-wrap:break-word !important;" />
最好的設計,就是真正帶來了改變的設計,彌補了人缺陷的設計,武學偉最近這些年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對面料的解讀上,“人與面料相互依存,原始人類通過尋找樹葉和獸皮遮羞的時候,就已經在尋找這種天人合一的表達語音?!?/strong>
“設計師用心感受面料,就能找到設計語境, 我現在特別想尋找那種可降解的面料,若丟棄掉它,它還能回歸土壤中,參加自然更迭,我希望它們足夠環保的,有一定彈性,也舒服?!?/strong>
從設計師的角度,未來人一定是倡導簡素和素簡的生活,我想起米開朗基羅的雕塑作品大衛一樣, 當別人采訪他的時候問他你的靈感來自于哪里,他說他有一次去采石場,山上到處都是石頭,他忽然看到了遠處的一個石頭,僅僅去掉了多余的,于是大衛就呈現在了人們的眼前,所以就像設計一樣,其實就是要告訴人們要去掉多余的東西。
PART 4
創意的驅動力是生活
80年代,皮爾卡丹把時裝和時尚帶入中國,他曾斷言說,中國人人口密度之大,賣給每一個人一個紐扣,都足夠把生意做到中國來,當時法國人還在嘲笑中國人,覺得中國人民的整體面貌是落后的,而近二三十年中國時尚產業突飛猛進的成長,甚至現在很多品牌都在和國際品牌比肩,我們好多品牌衣服的價格甚至高于很多大品牌的價格,國際上很多資本也都投入到中國的品牌里面去。
“萬眾創新和全民創業是一個普遍社會現場,褒貶不一,鳳毛麟角的奇才有,但是不占多數,所以我個人并不建議那么多大學生放棄學業都去創業,多充電充實自己,獲得成功的幾率也會高一些,別過早成為市場的烈士?!?/strong>
中國的大工業化時裝品牌發展,一開始由數量在決定,比如一年生產了一百萬套,逐漸演變成原來一個品牌的爆款一萬件或者兩萬件零售,而現在投產量能達到500件那都屬于數量多的,從這個數量上的變化就可以看出這個時代對個性化,人格化服裝的需求,消費者的核心也轉向為8090后一代,她們審美的需求,生活的需求,以至現在完全是一個顛覆的時代,時裝設計承載了這個時代的語匯和使命。
時尚是社會一小圈子人對心情的表達,創意的本源是生活,創意的最大驅動力也是生活,現在的武學偉,理解的生活方式是極簡,是天人合一,是追求簡素的生活,樸實的生活方式,每一次激情澎湃的創作的心都好像賦予他追尋美的無上勇氣。